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武引要闻 >> 正文
武引灌区:现代化大型灌区正阔步走来
文章来源:川观新闻编辑:admin点击数:更新时间:2024-01-16
川观新闻于1月12日发布武引灌区信息,全文如下:

  冬日时节,在绵阳市梓潼县境内的一处渠道整治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整治渠道。“这是武引灌区红岩分干渠的一段老旧渠道。”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运管中心(以下简称“武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十四五”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这段15.9千米的老旧渠道将得到全面修护。

  近年来,通过现代化改造,武引灌区的“软硬件”不断提档升级。特别是2023年以来,武引灌区聚焦全省水利“三年上台阶”确定的“十大提升”任务,强力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落地见效,一个现代化大型灌区正阔步走来。“一体化”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武都引水工程被誉为“第二个都江堰”,是四川“六横六纵”骨干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覆盖绵阳、遂宁、广元、南充4市11个县(市、区),设计灌面459万亩、受益人口400万人,在防洪、灌溉、生态环保、城乡供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过去,受水利厅委托,武都引水工程由绵阳市政府下设的原四川省绵阳武都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来管理。2022年9月,武引中心挂牌运行,同年10月25日《武引灌区“一体化”管理优化调整实施方案》获水利厅批准,灌区“一体化”改革也正式启幕。
    一年多来,武引灌区“一体化”改革涉及的人员编制、资产、债权债务等清理及移交全面完成。武引灌区工程管理权责关系明晰,自上而下“一盘棋”管理格局得到加强。
  武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武引灌区完成了“智慧武引”调度平台的后期建设,制定灌区“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分配方案,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能力加强,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分配的“指挥棒”作用明显增强。

  特别是在2023年武都水库蓄水量严重偏少和二期灌区全面供水的双重压力下,武引中心通过强化灌区水资源调度,最大限度保证了灌区用水需求,克服了以往调度协调难度大、工作周期长和指令矛盾冲突等问题。
  武引中心主任李国贤表示,武引灌区全面践行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夯实灌区发展基础,“一体化”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十四五”现代化改造走在全省前列。“六化”建设呈现更多亮点。近日,水利部对武都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现场评价。最终,武都水库成为全省大型水库中通过部级标准化现场评价的工程。
“通过水利部相关评价,是武引灌区近年来不断提升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水平的一大亮点。”据武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一体化和标准化在内,灌区的“六化”建设持续深化。
  以规范化为例,武引灌区强化制度建设,对照水利厅系列制度,调整完善工程建设、灌区管理、财务审计、党务党建、安全生产、政务等制度69项。同时,强化灌区管理规范,提出“管得住、关得严、打得开、量得准、收好费、服好务”工作原则,与灌区各县对接加快推动水权水价改革。

  在信息化方面,武引中心完成“智慧武引”系统建设,实现灌区水情测报、闸门启闭、视频监控、调度会商、办公OA等信息化应用,总投资5343万元的“十四五”信息化项目施工预计今年3月底完成投运。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在企业化方面,武引中心组织到都江堰灌区学习“管养分离”经验,加大非农供水拓展。同时,提出“学习先进灌区,追赶先进灌区,推进武引灌区高质量发展”工作目标,正抓紧编制《学习榜样灌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和《水利经济发展三年规划(2024-2026)》。
  李国贤表示,下一步武引中心将突出深化灌区“六化”建设主责主业,走稳走实“事企分开一大步、一小步”,加速灌区供水结构优化和要素调整,全力推动水利经济上台阶,加快现代化灌区建设,奋力推动武引灌区高质量发展。
(文/赵鸣梁 图片由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运管中心提供)